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闻故事化技巧在长篇通讯中的运用以纵隔千里(2)

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值得一提的是,《纵隔千里“一家人”》记者经过详实采访后掌握了新闻人物的一手资料,让上述例子中通过人物视角进行讲述的“直接引语”成为高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纵隔千里“一家人”》记者经过详实采访后掌握了新闻人物的一手资料,让上述例子中通过人物视角进行讲述的“直接引语”成为高情感场景中的亮点,让人物自己说话,既增强了可信性,又准确传递了重要信息,为塑造新闻人物、丰富新闻语言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重视细节,以感性化细节增强感染力

细节让新闻有血有肉,也让新闻故事的时空感得以凸显。关于细节的“怎么说”和“说什么”,解决了“硬新闻”无法生动、传神刻画场景和人物形象的短板。《纵隔千里“一家人”》以感性化细节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一些细节起到了以景托物、以物言情的作用,如:

一本影集,两行清泪。斯人已去,好风长吟……2019年4月19日,位于竹岐镇的陵园有微风拂过。树叶婆娑,低沉如语。李丹沉睡的地方绿树环抱。清明时节前来追思的人留下了黄色白色的花束。

一些细节为叙事结构埋下伏笔和隐线,如在文章靠前章节中交代的:李丹回福州后,王巧琳常给她写信。2008年春节前,她还在祝李丹新年快乐的信里夹了一颗西瓜味的水果糖。在稍后的章节中通过人物时空的转移得到印证:李丹男友黄体民红着眼打理李丹生前的卧室。遗物里,有个盒子专门装着学生们发来的信件。王巧琳流着泪翻看,发现自己寄去的水果糖安静地躺在盒子里。“她一直说你乖,说这糖她舍不得吃。”黄体民安慰咬着嘴唇哭泣的王巧琳。读来让人感动。

还有一些细节犹如“起承转合”,让新闻事实在故事化的叙事中柳暗花明,如:

女儿支教时,周玉英已经下岗十几年,李圣康一人工作贴补家用,他怕女儿向受助学生许诺太多,最后无力兑现。在准备第三期化疗期间,有人表示愿意资助王巧琳,被李丹婉言谢绝了。她告诉父亲,帮扶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梦不能让病魔带走,希望父亲继续资助王巧琳直到无能为力。……李丹去世后,王巧琳考上大学,李圣康继续资助3年,直到她毕业……机场送别时,李圣康抱了抱王巧琳:“好孩子,我算是没白疼你。”……每隔一周,王巧琳都会和李圣康夫妇视频。但最近,她过两天就会联系老两口。因为李圣康91 岁的老母亲今年3月过世了。母亲走后,李圣康将李丹的遗物和母亲的遗物付之一炬。他喃喃自语:“有体民和巧琳两家照顾我们,你们就放心吧。”

四、结语

新闻故事化的前提是恪守一种明确的新闻道德,即在新闻故事化写作中,记者所记述的所有故事都是受访者的亲历,都是真实的,没有虚构,读者读到的新闻也是受访者故事被记者以故事化技巧真诚再现的事实,是记者采访、观察到的细节和鲜活场景。这一前提至关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对于真相的尊重,也意味着对于新闻生动性、趣味性、易读性、戏剧性的探索和理性克制。不遵守这一前提,所呈现的作品就脱离了新闻本质,失去了难能可贵的新闻价值,沦为哗众取宠的假新闻。

[1]袁丽娜.日报记者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传播,2017(12):123.

[2]康瑞重.大新闻报道的故事性刍议[J].新闻窗,2017(08):103.

文章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网址: http://www.hgsjtxzz.cn/qikandaodu/2021/0627/802.html

上一篇:胡政之通讯写作风格探析
下一篇:为扶贫英画像为告别贫困立传新华社牺牲在脱贫

化工设计通讯投稿 | 化工设计通讯编辑部| 化工设计通讯版面费 | 化工设计通讯论文发表 | 化工设计通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工设计通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