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胡政之通讯写作风格探析

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前 言 在中国报业史上,有着众多才华横溢、贡献卓著的新闻工作者。 而胡政之,正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 他是一位新闻全才,在报业经营管理方面,他是一位勤奋敬业、有远见卓识

前 言

在中国报业史上,有着众多才华横溢、贡献卓著的新闻工作者。 而胡政之,正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 他是一位新闻全才,在报业经营管理方面,他是一位勤奋敬业、有远见卓识的报业家;在新闻写作方面,他是一位文笔犀利、眼光独到的优秀记者。在胡政之四十余年的报业生涯中,他曾担任《大公报》总经理,创办《国闻周报》,并与张季鸾、吴鼎昌共同创办了新纪《大公报》公司,在中国新闻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 除了肯定胡政之在新闻从业生涯中对新闻报业经营做出的卓越贡献,也不应忽视其作为一名记者的才能。本研究将围绕胡政之通讯, 考察胡政之通讯的个人特色与其产生的影响。

引 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0 世纪之初,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交替变革时期,政治变动、经济不稳、战争频仍。生活在在这个新旧势力角逐,时局瞬息万变的“大舞台”上,无论普通民众,还是官僚阶军阀、知识分子,都迫切需要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来了解与自己生活、 利益息息相关的时局变化。 因此,人们对国际时局、政坛要事等多方面的信息要求与日俱增,报刊的受众也遍布社会各个阶级。

胡政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闻全才。 他出身旧官僚家庭,少年时深受桐城派影响,具有深厚的古典语言文字功底。之后他曾远赴日本留学,接触到西方思想文化教育,并亲身体验了日本报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到现代新闻精神及社会功能。待胡政之学成归来之际,正遇上辛亥革命爆发,新旧社会更迭,他先后投身政界与新闻行业,自然对于政局内幕的及时局变化有了更深刻、更独到的见解。这使得胡政之的通讯涉及经济、政治、外交等多个方面,内容更为详实、具体、生动,并且独具个人特色,客观而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历史上的重大时事, 不仅深受当时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对后来的通讯写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但现有的胡政之研究文献多探讨其报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杰出才能,却鲜有提到他在新闻通讯写作上带来的影响。胡政之留下的这些极具个人风格、 鲜明写作特色的通讯报道,详尽反映了民国历史上的大小时事,也给当时及后世的新闻工作者们留下了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及通讯写作思想, 因此分析胡政之通讯的写作特点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样本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胡政之发表于《大公报》上的通讯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3 篇通讯为主要研究样本。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胡政之通讯的时代背景、 语言特色及叙事内容三个方面。

要研究胡政之通讯,首先需要界定何为“通讯”,以及何为“胡政之通讯”。

1.通讯的界定

通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属于记叙文。按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也可以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大类; 事件通讯再细分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2.胡政之通讯

胡政之通讯是胡政之在《大公报》上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国内外政治时局、经济文化、地方风貌的报道。 这些报道主要是胡政之在《大公报》供稿期间,以通信员的身份,在外游历时用电报等方式向报社发回的通讯稿件。

就其内容而言,这些通讯可归为三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与概貌通讯,内容多涉及时局变化。这些通讯以夹叙夹议的手法,或记录重大新闻事件,或描写某地风土人情,或采访新闻人物。 但即使是人物采访,或是国内外游记,其中内容也无不涉及国内外政治时局的变化。 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是,在客观记叙的基础上,每篇通讯中还加入了作者本人的分析与见解。

综上,结合现代新闻通讯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为胡政之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写作手段,客观地报道民国时期新闻时事、人物、地方风貌的新闻体裁。

(三)文献综述

近年来研究胡政之的主要有三类, 一是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献,二是出版的著作,三是不同的后人回忆录中有关胡政之的文章。

学术论文:在中国知网上以“胡政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显示,共有281 篇相关论文,其中期刊247 篇,硕士论文5 篇。 博士论文2 篇。 其中主要研究主题有四个方面:胡政之的新闻思想(如张湛萍的《胡政之新闻思想研究》),胡政之的经营管理与办报方针(如郭恩强的《事业与营业:胡政之与《国闻周报》研究),全面笼统地介绍胡政之(如王咏梅的博士论文《新闻巨子胡政之》),以及对胡政之某一方面的作品做小而精的赏析(王润泽、陆瑶的《胡政之对巴黎和会报道的特点》)。 总的来说, 系统性地研究胡政之的文献较少,研究方向较为分散。

文章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网址: http://www.hgsjtxzz.cn/qikandaodu/2021/0627/801.html

上一篇:通讯的意境美学与语言分析
下一篇:新闻故事化技巧在长篇通讯中的运用以纵隔千里

化工设计通讯投稿 | 化工设计通讯编辑部| 化工设计通讯版面费 | 化工设计通讯论文发表 | 化工设计通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工设计通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