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闻故事化技巧在长篇通讯中的运用以纵隔千里

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兼顾“新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新闻故事化写作更考验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只有具备发现亮点、捕捉问题、围绕主题的能力,才能达成与读者共鸣的目的,完成深入人

兼顾“新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新闻故事化写作更考验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只有具备发现亮点、捕捉问题、围绕主题的能力,才能达成与读者共鸣的目的,完成深入人心的新闻作品[1]。在新闻故事化的叙事和技巧方面,《宁夏日报》2019年4月25日刊发的《纵隔千里“一家人”》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例子。这篇通讯刊发在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三次联席会议前夕,全文近6500字,讲述了家住六盘山下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的农家女孩王巧琳,被福建支宁老师李丹及其家人资助上学而改变命运的故事。文中,起初瞒着家人偷偷报名赴宁夏支教的李丹不幸罹患白血病去世,王巧琳和李丹家人始终保持联系,成了李丹母亲的干女儿、李丹丈夫的干妹妹,替李丹尽了一份女儿的责任。三个毫无血缘联系的家庭因为李丹的支教义举被联系在一起,成为相隔千里的“一家人”。此文将时间跨度长达11年的若干真实新闻事件以人物故事组织起来,运用新闻故事化的技巧完成表述,读来真实感人。

一、聚焦人物,以蒙太奇增强新闻故事性

新闻故事化倾向让新闻作品更注重人物的确立,新闻事件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体人物以网状的关系图谱展现新闻故事的全貌。新闻故事化的报道里的“主角”多数是普通生活里随处可见的人,但其经历和故事与所存在的环境因为时代背景、特殊事件等构成了具有新闻性的事实。

《纵隔千里“一家人”》里的新闻人物生活在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的时代背景下,其故事具有普遍性,也有独特性。整个作品在对平凡人不平凡事进行叙述时,特别注重背景交代、场景渲染、人物刻画、细节再现。这篇通讯的新闻人物超过10位,如果按照时间平铺直叙,势必成为“流水账”。为了提取、突出新闻点,记者运用蒙太奇手法,将人物所经历的11年中最典型、最有画面感的故事场景挑选出来,在塑造人物和编织时空时既关注时间线又关注空间点,让叙事节奏不拖沓,让新闻主线更清晰。

全文一共分为7个小节,每一小节的小标题都是整小节中最吸引人的细节、对话、描述。如:

女儿支吾着将看望老师的愿望重复一遍。没想到父亲答应得很干脆:“去,去一下对着呢,让你妈卖麦子给你凑路费。”

“走了?”王巧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不愿意将“走了”和另外一个冷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大声追问:“您说走了是什么意思?老师不是在接受治疗吗?”

遗物里,有个盒子专门装着学生们发来的信件。王巧琳流着泪翻看,发现自己寄去的水果糖安静地躺在盒子里。”

二、寻找共鸣,以高情感场景提升吸引力

读者对于和自己生活认知相贴近的新闻具有先天的好感。相较“硬新闻”,新闻故事化让读者所熟悉的新闻事实出现在其视野中,这种可感知的场景、经历自然而然地拉近距离,让记者可以用人物的命运引起人性共鸣,引发受众共情[2]。《纵隔千里“一家人”》的记者花费近半年时间核对对话、场景、事实,以保证作品中的人和事有形可感、有物可托,一些高情感场景引发的共鸣让读者跟着新闻人物同悲喜,让他们深刻印象的同时又具有新闻事实的准确性。以文中段落为例:

怀抱孩子,轻抚李丹照片的她泪眼婆娑,不止一次地问我们:“李丹离开这个世界11年了,你们也还记得她?”我们反问王巧琳,你和李丹老师只见过两面,当时有没有想过会成她家的一员,替她尽一份女儿的孝心?……李丹母亲周玉英捧出藏在柜子里的两本影集,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述说女儿的成长经历。李丹父亲李圣康也回忆着女儿的点点滴滴,说到动情时,他从书柜里翻出一盒未开封的香烟,没抽几口,呛得眼泪流下来。讲完了,合上影集,所有人都沉默了。“你们还记得李丹呐?她其实只是做了分内事。”周玉英说。我们心中早有答案。

“李丹不行了,去世了……”像是被人从身后猛地推了一把,王巧琳感觉喘不过气来,趔趄着要跌倒。“李圣康老师怕你和另外一个被资助学生无法安心上学,在李丹的授意下隐瞒了实情。我们也是去看李丹时才明白状况……”李瞿鹭声音哽咽。憋了一口气的王巧琳终于哭了出来。哭声穿透“沙沙”雨声,隐没在一阵紧过一阵的沉闷雷声中。回宿舍的路上,王巧琳没有打伞,她想让雨水把愚钝的自己浇醒。

可当她赶到福州时,李丹已经火化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个方方正正的骨灰盒。她怎么也无法将自己敬爱的姐姐和面前这个没有温度的盒子联系起来。李丹男友黄体民红着眼打理李丹生前的卧室。遗物里,有个盒子专门装着学生们发来的信件。王巧琳流着泪翻看,发现自己寄去的水果糖安静地躺在盒子里。“她一直说你乖,说这糖她舍不得吃。”黄体民安慰咬着嘴唇哭泣的王巧琳。2008年10月2日,李家人带着王巧琳前往福州市闽侯县竹岐镇一处公墓,安葬李丹的骨灰。王巧琳与周玉英开始以母女相称。但称呼李圣康时,她只敢叫老师,“他看起来坚强,却没迈过心里的坎儿。我怕叫爸爸,会让他难受。”

文章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网址: http://www.hgsjtxzz.cn/qikandaodu/2021/0627/802.html

上一篇:胡政之通讯写作风格探析
下一篇:为扶贫英画像为告别贫困立传新华社牺牲在脱贫

化工设计通讯投稿 | 化工设计通讯编辑部| 化工设计通讯版面费 | 化工设计通讯论文发表 | 化工设计通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工设计通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